第十五章:前方有一颗恒星吗?



  对于宇宙空间的人来说,地球上的战争讯息一点儿也达不到那儿。他们最焦虑的是:“东方号”
已偏离了原来的航向。钟亚兵的测量结果,偏离了一度四十七分。

  超新星还是那样光辉夺目。两三天之内,它达到光辉的最高峰,然后才又回复到最初显现时的亮度。

  一个月之间,亚兵拍了上万张照片和光谱照片,他甚至测量出谱线的紫移——这是说,超新星抛
出的炽热的外壳,正以极高的速度向外扩散,有一部分正对着“东方号”的方向。亚兵高兴非凡,他
整天埋头分析超新星外壳含有的元素,正以多大的速度扩散。他的计算结果,这颗超新星的外壳膨胀
的速度大约每秒一千公里。

  “知道吗,继恩?”亚兵搓着手,飘到继恩跟前说。

  “1054年的超新星,也有一个膨胀的外壳,也是以每秒一千公里左右的速度膨胀着。这个膨胀的
外壳,叫做蟹状星云。”

  “是的。”继恩接着说。“关于这颗超新星,我国宋代早就有了记录。”

  “而且这蟹状星云还在膨胀。”亚兵微笑着说。“多么巨大的力量啊!过了将近一千年,它还有
这么高的速度……”

  “这是惯性。”继恩反驳道。“比如我们的‘东方号’,有了每秒四万公里的速度,如果再不受
到其他力量影响,那就再过一千年,也还是这个速度。”

  继来正从后面“飞”出来。她已经恢复到可以自由行动了,虽然还很消瘦,但显然正在复原。她
插话说:“你们谈的我不大懂。一颗超新星爆发了,它在膨胀,物质大量抛射出去——最后是这颗星
的物质全部消散呢,或者剩下些什么?”

  “我来给你讲——你哥哥正在钻研宇宙线哩!别打扰他。”亚兵拖着继来,飘到驾驶舱的另一角。
他根据索引检出一块缩微晶体片,放进阅读机,拧亮了灯,一张极其清楚、玲拢透剔的蟹状星云照片
展现在眼前。

  “这是蟹状星云,我知道。”继来只瞥了一眼,不感兴趣地说。

  “可是你细看过没有?这星云中心有一颗不怎么亮的小星星,这就是超新星爆发剩下的残骸。”

  “我明白了!一颗大恒星,经过超新星爆发,抛掉大量物质,体积变小了,是吧?”

  “可是,你要注意,这颗小星星不是一般的恒星。它的光线在不断变化,变化得非常快,一秒钟
就能一亮一暗几十次——用肉眼、甚至用望远镜都是看不出来的,只能用仪器测出来。它发射的电磁
波也是一秒钟内就时强时弱达几十次,就象人们脉搏跳动一样——所以叫它脉冲星。”

  “它在不断地膨胀和收缩吗?”继来不解地问。

  亚兵嘿嘿地笑了。

  “继来,没有一颗星星能够以那么快的速度膨胀和收缩的。多结实的家伙只消哆嗦那么几下子,
就完蛋了。可是这颗小星星已存在了将近一千年。”

  “那么它为什么能发出那么快的脉冲呢?”

  “过去科学家只是推测——可是现在,我要来证实了。”亚兵自豪地说。“这颗小星星正在以极
高的速度自转着——每秒钟自转三十一周哩!它的表面又是班驳陆离的,有的地方十分亮,有的地方
很暗;有的地方发出极强的电磁波,有的地方发出的电磁波很弱。这样,当它飞快转动的时候,光线
和电磁波都会迅速变化,形成脉冲。”

  “旋转得那么快——每秒三十一周,这颗星不会崩溃吗?”

  “不会。这是因为这颗星非常小——直径大概只有二十公里左右,就和我们地球上一座大山差不
多,可是密度却非常大,组成这颗星的物质每立方厘米有一亿吨哩!”

  这几个数字使继来膛目结舌。她一点儿也不能想象,每立方厘米一亿吨,这密度究竟有多么大。
而且她也不能理解,什么物质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密度。

  钟亚兵立刻就给她解答了。

  “我们日常所见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你大概看见过原子的图象吧?当中一个原于核,有电
子绕着它转。电子和原子核之间有很大的空隙,就象太阳系中太阳和行星之间有很大的空隙一样。构
成普通恒星的物质大致上也是这样。但是,当超新星爆发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力量,一方面,外层物
质被抛出来,另一方面,内部物质受到剧烈的挤压,电子都被挤压到原子核当中。继来,你知道,原
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中于不带电,质子带阳电;带阳电的电子挤进去后,就和质子结合成为
中子。这一来,原于当中的空间没有了,整个原子全都是由中子组成的。所以这种星叫做中子星。”

  “蟹状星云的中心是一颗中子星吗?”

  “嗯。”

  “那末,这颗仙后座超新星爆发后是否也留下一颗中子星呢?”继来又问道。

  “现在还探测不出来。”亚兵摇摇头说。“现在超新星刚刚爆发,要等爆发过后,外壳膨胀到很
大很大,因而也非常稀薄了,才能看出有没有中子星。”

  过了一会儿,继来又问道:“宇宙间有没有密度比中于星还大的天体?”

  “有。黑洞。”

  “什么洞?”继来没听清楚。

  “黑洞。”亚兵一字一顿说。“比方说,我们的太阳,如果缩成直径三公里的圆球,它的密度就
达到每立方厘米几百亿吨,即等于中子星的数百倍。那末,太阳上面的光线,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引
住,跑不出去了,它看来是完全黑的,它附近什么东西都要落到它里面去,所以叫做黑洞。”

  “我们‘东方号’要飞过它附近呢?”

  “也要落进去的。”亚兵不动声色地说。

  “不能再出来吗?”

  “除非发生某种爆炸。”

  继恩忍不住插嘴了:“黑洞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预言,还没有找到哩。”

  “我就想找到一两个黑洞。”亚兵充满信心说。

  “既然黑洞完全是黑的,你怎么能看见它呢?”继来又问。

  “可以间接探测到。比方说,它周围的物质会向它中心坠落,在到达黑洞表面的时候,会变得非
常热,形成一个圆盘,并且发出强大的伽玛射线。”

  “什么射线?”

  “伽玛射线——一种穿透力很强的辐射。我们可以探测到。”

  “你讲得不全面,亚兵。”继恩纠正道。“并不是所有黑洞,都是密度很大的。如果太阳变成黑
洞,它当然密度非常大。但是太阳并不会变成黑洞。如果有某一颗恒星会最后形成黑洞,这颗恒星一
定原来就比太阳大得多。总之,天体越大,当它变成黑洞的时候,所要求具有的密度就越小。”

  亚兵把双手一拍。“完全正确!继恩,我从来没看见过你读天文学的书。这些知识你是哪儿来的?”

  “我听你讲的呀!”继恩笑起来。“这无非是一个逻辑推理:既然形成黑洞的条件是要求它的引
力大到吸引住光,即以每秒三十万公里速度运动的物体那末黑洞的大小和密度是可以算出来的。”

  亚兵赞许地望着继恩说:“你的脑子真行。我苦苦思考了许久,才明白这个道理的。”

  “我也思考了很久的。不过,我说,亚兵,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不断测定我们的航向。”

  “好,我每天测量,向你报告,行吗?”

  “行。”继恩满意地说。

  超新星慢慢暗下去了。但是八个月之后,肉眼仍然可以看见它,象一颗暗淡的小星星。亚兵果然
每天都作天体测量,发现“东方号”仍然稍稍偏离航向,不过偏离的程度越来越小。第八个月末尾,
宇宙飞船已离开原来的航向二度零七分。

  “这么说,‘东方号’的轨迹是一条螺纹线?”继恩沉思地说。

  “但是,偏离的角度恐怕不会再加大了。”亚兵说。

  “是的。”继恩肯定地说。“宇宙线的数量几乎又恢复到超新星爆发以前的状态。”

  “你认为是好事呢还是坏事?”亚兵问道。

  “我也说不清楚。”继恩犹疑不决地说。“我们偏离了航向,地球上的人就不容易找到我们了。
可是这一偏离,又使我们在宇宙空间画一个大弧形,终于有一天我们会回到太阳系附近去。你说对吗?”

  “不对。”亚兵斩钉截铁地说。“‘东方号’原来的轨迹是一条直线,现在偏离了不过两度多一
点,还是一条直线,虽然方向变了,却不会弯折回太阳系,除非……”

  继恩望着亚兵,等着他说下去。

  “除非偏离的角度达到一百八十度,我们就能正对着太阳系飞回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继恩沉默着。过一会儿,他慢吞吞地说:“亚兵,你想过没有?我们的‘东方号’在离开太阳系
以后,就成了银河系的一个天体了?”

  “是的。”

  “银河系本身就是一个旋涡星系,在这星系里没有一个天体是直线运动的,它总是绕着银河系中
心旋转。”

  “可是,在超新星爆发以前,我们基本上是对着银河系中心飞行。”

  “那只说明我们飞船的轨迹是一个扁长的椭圆形。”继恩沉着地说。“椭圆的一端是太阳系,另
一端是银河系中心的核。我们‘东方号’在银河系的运动,恰好象慧星在太阳系的运动一样。”
   
  “就算是那样吧。”亚兵不能不佩服继恩的有条不紊的分析。
  
  “而现在超新星的辐射等于给我们一个外力,使我们加速……”

  “噢,离开地球更快了!”征兵颓丧地说。

  “可是轨道也变了,速度越大,它的轨道越扁长,而我们终于有一天还回到出发的地方。”

  “那得多少年以后?”

  “至少五十五万年。”

  “嘿,”正在凝神听着他们俩讨论的继来喊起来。

  “五十五万年,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意义?”

  “除非有长生不老药。”亚兵风趣地说。

  “长生不老药是不会有的。我们也用不到飞五十五万年。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飞到银河系中
心。只要在路上遇到一颗什么恒星,我们从它身旁经过,利用它的引力,我们绕它兜一个圈子,就可
以折回去。”继恩说。

  “我们能遇到什么恒星呢?”征兵满怀希望。

  “这是你的任务。你要密切观测在我们航向上会有什么恒星。”

  “都太远了。”

  “会有近些的、不很亮、或干脆不发光的,甚至也可能有个黑洞……”

  “那我们就不能绕它兜一个圈子,而是要坠落到它里面去!”
    
  “不会的,我们离它远一点儿就是了。”继恩安慰地说。

  “可是你怎样能够操纵‘东方号’远一点还是近一点呀?你手上一滴燃料也没有!”

  “不是还有宇宙线吗?你自己不是也知道,宇宙线可以产生多么强大的推力……”

  “你能控制宇宙线吗?”

  继思不理会这问话,自顾自说下去。

  “如今,要使我们的宇宙飞船加速或减速,是要费很多燃料的,但是,在失却重力的空间,如果
只是使我们的‘东方号’改变方向,并不需要很大的推力……”

  “那我们三人都到外面去,用双手把宇宙飞船推它转个个儿……”亚兵开玩笑地说。

  “你以为办不到吗?”继恩扬起眉毛问。“我们满可以推着‘东方号’偏转一个小小的角度。不
过这样做是白费劲儿,因为我们推着飞船的时候,我们自己却被推开了。”

  “我们可以利用宇宙服的喷气推进器再飞回飞船上。”亚兵建议道。

  “我计算过了。”继恩淡然说。“喷气推进器的少量燃料不够用——不过我们也不要再出去了。
把这点滴燃料省着。如果我们有机会接近一颗恒星时,在关键时刻,这点滴燃料就有可能使‘东方号’
在恒星的引力和我们仅有的这一点点动力的合力作用下,飞回太阳系去。一切都要计算得非常精确,
力的作用要运用得非常巧妙。”

  “看来,我们的得救就得靠力学了?”亚兵笑着说。

  继恩更正道:“靠科学。”